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人物 > 正文

“乒乓春晚”是如何成为赛事经典的?听听市乒协主席陈一平怎么说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陆玮鑫     作者:陆玮鑫     编辑:沈毓烨     2019-12-25 13:54||

下月初,新一届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乒乓球公开赛即将在闵行体育馆拉开帷幕。经过多年的积累,晚报杯已经成为乒乓爱好者每年的“必修课”。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到如今的“枝繁叶茂”,这项业余赛事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这些年的赛事办下来,又有哪些值得思考和分享的经验?

对于这些问题,上海市乒协主席陈一平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由“政府主导,协会主办,市场主助”这三轮驱动,是晚报杯长盛不衰的基础,也是上海群众性体育比赛、活动改革创新中可推广、可复制的模板。

图说:新一届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乒乓球公开赛即将拉开帷幕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赛事理念深入人心


陈一平记得,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始于2005年,是上海市乒协为迎接2005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8届世乒赛而举行的一项群众性乒乓赛事。当时,在市体育局的指导下,市乒协为加强赛事宣传,邀请了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新民晚报共同参与举办。同时,以生产乒乓球器材闻名于世的红双喜公司也应邀成为支持赞助单位。比赛推出后,受到了上海乃至苏浙地区的乒乓球爱好者的极大欢迎。市乒协经过综合考量,决定将赛事持续举办下去。

图说:“乒乓春晚”受到了乒乓爱好者们的极大欢迎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经过多年精心的打造,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参赛人数最多、项目设置最全、比赛自创性最强、国内外影响力最大的群众性乒乓球比赛。2016年、2018年,赛事被上海市公关协会评选为代表上海城市形象的唯一的体育类金奖。同时,晚报杯所倡导的“快乐乒乓”理念已深入人心,更被广大乒乓球爱好者誉为“乒乓春晚”。

图说:晚报杯所倡导的“快乐乒乓”理念已深入人心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软实力”不断提升


这些年,不少参赛选手都能感受到晚报杯的变化。华东理工大学的岳京京就直言:“除了选手竞技水平的提高,赛事的规则也在逐年细化,服务也更加周到,这些都是吸引我每年来参赛的重要原因。”作为承办方代表,陈一平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每一年的晚报杯都是乒协的重点工作,赛事软实力不断提升的背后,是许多无名英雄的默默付出。”

自晚报杯举办以来,主办方一直致力于降低参赛的门槛,为更多爱好者提供一展身手的机会,这也是项目和赛制不断调整的原因。“2014年赛事增设了外国友人组、孪生双打和肢残组的比赛,之后又有了家庭双打组,2016年增设了光板组的比赛,今年又增加了男、女双打,这些项目不仅增加了赛事的趣味性,也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

图说:家庭双打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除了低门槛,科学的赛制设置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和认证,提出了‘双限制’的原则,即不仅按年龄分组,还要结合参赛者水平分组。”这样的用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晚报杯的参赛面不仅覆盖了华东乒乓球协会联盟的各地区,还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的选手。

同时,市乒协等单位也非常看重乒乓文化的推广与宣传,近几届推出的参赛者“姓名墙”,就让选手们有了更多的归属感。

图说:小选手在签名墙前合影 官方图


市场化运作成就“双赢”


如今,体育赛事的市场化运作早已不是新鲜事,而晚报杯的成功,自然也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在陈一平看来,晚报杯给企事业单位搭建了平台,让他们有了展示形象,推广产品的机会,从而在支持、宣传赛事的同时,成就了“双赢”的局面。

“新民晚报是上海发行量最大的纸媒,成为比赛主办单位后,每年都会派出得力记者,对比赛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全面的报道。在将赛事推进千家万户的同时,也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和对长三角的辐射力。”陈一平说道,“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际乒联器材赞助商,不仅为比赛提供了部分资金赞助,还为比赛配备了全套的器材以及奖品,这种亲民、便民的姿态不仅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信任,也为企业树立了正面的形象。”

图说:比赛奖杯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据了解,上海体育发展基金会也出资支持了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此外,市乒协还邀请专业的策划和执行公司三杰体育配合赛事执行,并在活动策划、环境布置,互动展示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陈一平表示,这些不仅是上海群众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更会在未来的改革与持续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