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赛侧记
沈佳灵 钟喆

■场上打得紧张激烈,场下看得津津有味   本报记者 周国强 摄


  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已经办了9届,赛事人数逐年增多,组别覆盖更多人群。过去的这个周末,赛场上到处是一张张快活的笑脸。他们中,有孩子、有父亲、有外来创业者,也有退休老人……乒乒乓乓,乐在其中。
  一张稚嫩的脸
  一记记有力的扣杀,12岁的何珩畅在球场上格外惹眼,就连场边长小家伙几十岁的民间乒乓达人,都为他的精彩表现竖起大拇指。
  小珩畅是曹燕华乒乓球学校六年级学生。“6岁时,突然想打乒乓球,便一个人偷偷上网搜视频,自己开始琢磨起来。”何珩畅说:“开始自己完全是‘野路子’。后来,爸爸见我对乒乓球痴迷,才把我送到乒乓球专业学校。”
  人小鬼大,何珩畅的脸还很稚嫩,但面对场上的叔叔伯伯一点也不怯场。和他交手过的人都知道,“把他当作小鬼头要吃大亏的,这个小家伙不好惹。”
  一张倩丽的脸
  26岁的魏鑫是乒乓球台前的“铿锵玫瑰”。“小姑娘不仅球技好,而且人长得也标致,她是新民晚报乒乓球公开赛的常客。”
  哈尔滨姑娘魏鑫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创业,就从一个大学生成长为干练的乒乓球器材店女老板。“我喜欢乒乓,想把它作为事业一直干下去。”
  “刚来上海时,一家国企看中我,算是一个铁饭碗的工作。”也许是从小受到体育熏陶,魏鑫生来喜欢挑战。“我最终放弃了这家企业提供的机会,选择在乒乓球事业上闯出一片天地。”
  一张老顽童的脸
  人生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66岁的徐洛安而言,那个说走就走的理由,就是乒乓球。
  从上海树脂厂退休后,老徐一心扑在乒乓球上。小小的台子是他和老友们聚会的理由。“有时候,我们组团打‘飞的’去外地参赛,打球旅行,一举两得。”说到高兴处,老徐娓娓道来:“南京、杭州、武汉、昆明、乌鲁木齐……因为乒乓球,我与一帮老伙伴们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实习生  沈佳灵  本报记者  钟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