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乒乓球赛为何受追捧
陶邢莹
■场地四周人头攒动  本版图片 见习记者 李铭珅 摄
■王励勤被球迷团团围住
  38张球桌,3378人次、4000余场比赛……这两周,闵行体育馆内奏出一支支旋律优美的乒乓协奏曲。没有迷弟迷妹、没有明星球员,却有数千名业余球友聚集在此,无论是参与还是观战,个个畅快淋漓。“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为什么那么受追捧?

  民间高手

  团体赛小组赛开打,不时有人向身着黄色队服写有“悦隆”字样的参赛者打探道,“朱毅上场了吗?朱毅赢了吗?”

  在“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上连续夺冠的朱毅,早已是人尽皆知。从晚报杯上脱颖而出的他,在去年天津全运会上还被招募到吉林队,和专业选手进行较量。昨天,不少球友特地赶来闵行体育馆,就是为了看他打比赛。除了现场人头攒动,线上的网络直播平台有悦隆俱乐部的比赛,也吸引了数万球友观看。

  不过,对朱毅来说,今年的卫冕历程,比以往更艰难,因为甲级组的高手更多了。根据大赛新规,凡是有专业背景的选手,必须参加甲级组。以朱毅所在的悦隆俱乐部为例,今年俱乐部组了四支队伍,全部分在甲级组,以至于小组赛阶段,大家便开始了激烈的内部淘汰。对于新规,朱毅表现得很坦然,“对观众来说,比赛无疑更好看了。对我们参赛者来说,锻炼的价值更大了。”

  得朱毅者得天下,这句上海业余乒乓界的俗话,恰是从“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上流传开的。不出所料,昨天朱毅再次荣膺甲级B组冠军,并随队帮助悦隆一队卫冕团体冠军。去年的“一带一路”乒乓球国际比赛中,悦隆俱乐部代表上海赛区出战捧得这项国际业余赛事冠军,更是令沪上球友奔走相告。

  与民同乐

  为了占到一个有利观战位置,很多球友上午就早早来到球场,“我从浦东赶来的,早点来占个好位置,看得更清楚。”王阿姨早上8点半就到场馆了。从中午开始,闵行体育馆开放的一面看台全部坐满了,场地四周也是人头攒动,连现场裁判也感慨,“今年这么火爆,比乒超上座率都高。”

  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连续观摩了10多年,80岁高龄的他惊喜地发现,“别看很多人打的是自由发挥的‘野球’,但他们打得更灵活、更创新、战术变化多,我认为对职业球员的训练有借鉴意义。”徐寅生说,“乒乓不是想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他还感到很惊讶,“业余选手都是自学成才,我刚看了几场,打得有模有样,这说明上海民间乒乓热情高涨。”

  说话间,不时有球迷上前,递上一块红双喜乒乓板、一张和徐老的合影,请徐老签名。“徐主席,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上,我们一年一聚。”这几乎是每一位老球迷对徐老说的话。徐寅生回头告诉记者,“我一辈子支持乒乓球,来参加业余大赛,就是跟大家同乐的嘛。”

  随着决赛的开始,张德英、曹燕华、王励勤等一批退役运动员也来到了场内,徐寅生指着他们对记者说,“我一直倡导,退役明星球员要多来业余比赛看一看、感受一下、互动一下。他们一带头,家长再一带头,那么会有更多小孩子参与进来,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会给每一个参赛者的乒乓之路带来特别的影响。”

  提供土壤

  天津全运会,上海男乒迎来黄金一代。转眼,已过去5个月,而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为上海男乒孕育新黄金一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获得甲组季军的龙腾一队,实则为上海乒乓男子青年队。“每年的晚报杯我们都以锻炼队伍为主,希望他们能多和民间高手比赛,提高对抗力。”男队教练如是说。赛后,上海队主教练张洋也很满意弟子的表现,“总体感觉队员有提高,和高手比拼获得了胜利的希望,但经验上还存在一些差距,关键球处理还不够细,希望明年能继续挑战他们。”

  2018乒乓春晚落下了帷幕,赛制改革后的第13届“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令甲级更精彩,丙级草根多,乙级承上启下,形成良好竞争态势,满足不同乒乓爱好者的需求。上海市乒协主席陈一平总结道,“通过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这项开年大赛,我们将继续探索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乒乓特点的全民健身新路子。”

  颁奖结束后,徐寅生跷起大拇指,“‘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是真正的精品赛事!”